為進一步加快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建設,聚焦“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科技創新及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與行業領域深度結合,9月5日上午,山東省機器人跨平臺智能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啟動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濟南人工智能大廈順利舉行。
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唐波,濟南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西武,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任廣鋒等省市科技部門及高新區分管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等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員,以及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新松工業軟件研究院董事長曲道奎等領導與嘉賓參加了會議。
2022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新松機器人考察時,對新松所取得的自主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成績高度肯定,表示新松公司體現了中國速度、中國水平。
重點實驗室主任曲道奎博士表示,實驗室堅持“四個面向”,持續加強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致力成為國家智能智造戰略科技力量。籌建兩年來,累計研發投入突破6000萬元,獲得73項核心發明專利、89項實用新型、9項外觀專利、66項軟件著作權,推出跨域工業控制軟件平臺解決工業生產“一腦多控”根技術難題,發布新一代PLC、CNC、MES等30余款軟硬件產品等多項創新成果。下一步,將致力原創性、顛覆性、差異性、突破性科研攻關,重點突破先進運動控制技術、突破智能感知技術、研發通用運動控制平臺,實現跨平臺智能控制系統產品的規模化工程應用的整體目標,打造下一代機器人跨平臺操作系統和通用控制平臺,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高水平創新高地。
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鄒風山匯報了建設方案,實驗室將重要突破先進運動控制技術,實現機器人、機床等智能制造裝備的運動控制建模與控制;突破智能感知技術,實現三維視覺裝配、基于視覺的環境感知與導航等功能,形成感知算法軟件庫;研發通用運動控制平臺,具備機器人控制、PLC控制的跨平臺功能,研發出離線編程與數字孿生系統,與通用運動控制平臺結合,實現機器人、數控機床、PLC的通用控制與仿真功能;實現跨平臺智能控制系統與產品的規模化工程應用,開發出基于跨平臺控制器的智能工業等機器人產品和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結合智能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實現規模化工程應用。通過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為山東省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山東省機器人跨平臺智能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整合了國內行業領域頂尖科研力量,學術委員會討論發言環節對重點實驗室當前建設進展給予肯定,并提出了建議意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天然表示,重點實驗室的建立,從國家戰略角度適逢其時,從市場發展現狀正是關鍵時刻,面向高端先進制造領域的新一代智能型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開展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將重點突破國內通用控制領域技術壁壘和行業發展瓶頸,解決行業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
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唐波在會上強調,為加快推進山東從科技大省向強省的跨越,我們致力于強化基礎研究策源能力,構筑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強化智能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發展,是加快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前沿方向,是推動山東從制造業大省向強省跨越、實現變道超車的必然選擇。依托新松工業軟件研究院打造機器人跨平臺智能控制技術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將對我省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等制造產業轉型升級,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希望實驗室啟動建設后,聚焦全省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科技創新“難點”“堵點”問題,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引進高端人才,持續開展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力爭早日突破一批“卡脖子”問題。同時,希望實驗室緊扣國家戰略需求,緊盯科技發展前沿方向,超前謀劃全國重點實驗室創建工作,積極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為山東省深化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濟南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任廣鋒表示,新松工業軟件研究院已成功對接500余家重點企業、推進100余個重點項目,輻射帶動千億級產業轉型升級,為智能工業領域提供了全新的科技支撐。通過機器人跨平臺智能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為省市區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為濟南市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提供科創動能,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高質量轉型升級發展。
啟動儀式上,舉行了省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并為王天然院士等專家教授頒發學術委員會聘書。
省重點實驗室研發成果及產業化推廣應用,將對山東省、濟南市在智能制造領域搶占全國創新制高點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將為我國工業領域提供全新控制技術升級,縮小與世界前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技術差距,對加速國內工業控制領域國產自主可控替代化進程起到關鍵作用。
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員包括:
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天然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曲道奎博士(實驗室主任)、鄒風山博士(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陳飛勇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山東建筑大學)、李長明院士(吉克斯坦科學院外籍院士、青島大學)、李玉霞校長(山東理工大學)、李貽斌教授(山東大學)、馮顯英教授(山東大學)、牛建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韓建達教授(南開大學)、章森教授(中電科集團)